媒介、社会与世界: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介实践
2018-08-12 14:20:41
  • 0
  • 0
  • 5

来源:德外5号

编辑推荐

本书突出媒介实践和媒介仪式,破解媒介权力的显著特征和隐性伤害,阐述媒介社会化的奥秘,批判媒介中心神话,探究媒介文化底层的社会心理文化需求,构建媒介伦理和媒介正义框架。全书共分8章: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讲媒介实践;第三章重点考察媒介仪式和媒介中心神话;第四章论媒介的隐性影响;第五章是对媒介批评的批评;第六章审视媒介饱和对教育、医学、法律、政治等领域的影响;第七章回到媒介文化的底层动态关系;第八章研究当代生活方式涉及的伦理问题和正义问题。

作者简介

尼克·库尔德利(Nick Couldry),英国传播学教授,执教于伦敦大学金匠学院,主攻文化研究、媒介研究和媒介社会学。著有《媒介、社会与世界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介实践》、《为何发声那么重要新自由主义之后的文化与政治》、《媒介仪式:批判路径》、《洞察文化:文化研究方法的再想象》、《媒介权力的地位:媒介时代的朝觐者和目击者》、《超越回声的聆听:不稳定世界里的媒介、伦理和中介》、《全球时代的媒介事件》(合著)、《媒介消费与公共参与:超越注意力的预设》(合著)等。

作品评价

法国哲学家乔治·康吉兰:“这部著作的重要性是十分显然的。福柯全面考察了从文艺复兴到今天,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所体现的疯癫对于现代人的意义。福柯有时条分缕析,有时又把主要线索混合起来。他的论文表明,它既是分析性的又是综合性的著作。因此,读起来并不总是很容易,但对善于思考的头脑则会开卷有益。福柯实际上力图表明,疯癫是‘社会空间’中的一个知觉对象,它是在历史过程中由许多方面建构成的,是由多种社会实践,而不是由一种集体感觉所捕捉到的,更重要的是,它不能简单地成为思辨理解的分析对象。这部著作的独创性在于,它把被哲学家和精神病学史专家完全遗弃的材料——遗弃给对自己专业的历史或前史感兴趣的精神病专家的材料,重新放置在更高的哲学反思的层次上。”

目录

中文版序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数字媒介与社会理论

第一节 媒介变革的暗喻

第二节 走向社会取向的媒介伦理

第三节 数字革命及其不确定性

一、什么是媒介,谁是媒介,媒介在哪里?

二、我们用媒介做什么?

三、媒介的运行还有经济活力吗?

四、媒介机构的社会/政治地位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五、媒介在多大规模上产生影响?

六、怎样才能用媒介生活得好?

第四节 一个工具箱,几条指针

第二章 媒介实践

第一节 媒介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社会理论的实践

第三节 媒介实践的多种类型

一、搜索与搜索能力的养成

二、展示和被显示。

三、在场

四、归档

五、媒介习惯的复合体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作为仪式和社会形式的媒介

第一节 媒介实践与社会秩序:一场重要的论战

第二节 作为仪式的媒介

一、背景与基本概念

二、比较视角里的媒介中心神话

第三节 媒介仪式的灵活性

一、模式化行为

二、范畴的作用

第四节 媒介事件的平常化

第五节 名流文化

第四章 媒介对社会的隐性形塑功能

第一节 媒介权力的鲜明特征

第二节 媒介权力的隐性伤痕

早期的洞见

第三节 数字媒介有民主化功能吗?

第四节 媒介与公共话语的形塑

一、名流现象与犯罪

二、搜索引擎的功能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网络化社会,网络化政治?

第一节 缺失的社会要素

第二节 数字媒介、政治与社会转型

一、政治的两个要素:谁和什么

二、变化中的政治参与条件(政治的“为什么”)

第三节 公共政治的新路径

第六章 媒介与资本和权威的转化

第一节 关于媒介化的辩论,

第二节 媒介、资本与权威

一、场域论和媒介的普遍影响

二、媒介元资本和流行偶像

第三节 媒介和政治、教育、宗教及艺术的场域

一、政治的媒介化

二、教育、宗教及艺术的媒介化

三、权威和机构容易渗透的空隙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媒介文化:一个正在展开的世界

第一节 何为媒介文化?

第二节 从需求视角看媒介文化

一、经济需求

二、族属需求

三、政治需求

四、被承认的需求

五、信仰需求

六、社会需求

七、休闲需求

第三节 小结

第八章 媒介伦理,媒介正义

第一节 尚待开辟的路径

媒介伦理初探

第二节 媒介实践美德

一、准确与诚信_

二、谨慎的美德

第三节 媒介不公

一、媒介不公的研究路径

二、媒介不公的类型

第四节 总结:围绕我们需求的不动点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英文对照索引

译者后记

精彩书摘

如果搜索关心的是“有什么”,那么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突出的是一套我想称之为“展示”的做法。“展示”行为没有一套封闭的特征,至多不过有一些维特根斯坦所谓的“家族相似性”,由于这样的相似性,每一个展示行为都有足够多的相似点,彼此相似,显示其大“家庭”的属性。“展示”一词有助于我们把握使某物可公开让叁们获取的大量媒介行为:在前数字时代,许多这样的行为是闻所未闻的。

2010年5月底开始写这一章时,我在网上搜集展示行为的例子。一是小报的一种旧做法:揭秘公共人物的非法行为。以英国小报《世界新闻报》(News of the World)为例,它在自己的网站上披露一个秘密录制的视频,约克郡公爵夫人(人称“菲姬”)显然在索要并接受贿金,答应让对方会见其前夫安德鲁亲王——伊丽莎白女王的儿子。引人注目的是,其一,我们看见接受贿金的镜头,而不是只读剿相关的报道;其二,我们以网络连接的形式看到索贿,只需转发,我们就轻而易举地吸引了他人的注意力。因此,任何网上的展示行为都会引发一长串的再展示。

另一个例子是石油巨头英国石油公司上传的实况视频,显示它试图控制墨西哥湾的漏油灾难,这是它所谓的“堵漏行动”。它指望我从这个海底传上来的视频了解到什么情况呢?我看见的是什么呢?真是“实况”吗?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指向这一展示行为的有趣之处:英国石油公司对这场危机的回应是把自己的“媒介流”放进公共领域,因为主流媒体/电视报道螺旋形上升,快要失控了。如果英国石油公司的这一次展示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防御,正面“展示”的造势也是常见的行为。一年以后,总部设在纽约的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视察利比亚现场,搜集政府军使用子母弹的证据,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那些武器的碎片。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