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洛根:麦克卢汉思想圈子硕果仅存的跨学科奇人
2018-11-13 14:45:35
  • 0
  • 0
  • 5

来源:国际新闻界

作者:何道宽,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奇人奇书,学问长青

罗伯特·洛根(Robert Logan),麦克卢汉思想圈子在世的少许核心人物之一,是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第二代主将。和麦克卢汉一样,洛根是跨学科大家。但麦克卢汉主要是在人文社科里跨越,而洛根的跨度则更大,他横跨物理学、传播学、复杂理论、信息论、系统论、系统生物学、环境科学、语言学和工业设计,均有佳作,且从事政治、科学和产业咨询,曾任老特鲁多总理和麦克卢汉的科学顾问。麦克卢汉是奇人,洛根亦奇人也。

洛根之奇,可从其学术年谱管窥一斑:

洛根论著丰硕宏富,发表论文130余篇,著作16部(专著9部,编著7部),涉及十余种学科和专业。他的领地广袤、学问博大、焦点突出,表现为:

(1)文理兼通,在大跨度学科研究中迭出佳作。(2)他捍卫和发展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和博学精神,几十年如一日。(3)古稀之年,完成了两本大跨度的跨学科奇书:《心灵的延伸:语言、心灵和文化的滥觞》(洛根,2007)和《什么是信息:生物域、符号域、技术域和经济域里的组织繁衍》(洛根,2014),借此提倡泛语言论、泛信息论。它们是奇异的并蒂莲、姐妹花,既是媒介环境学思想的延伸,又牵动着诸多学科的敏感神经,有可能产生震撼效应。

硕果累累,五书扫描

洛根硕果累累,以不到万字短文,难以尽述,本文撷取五本书评介,以突出四个主题。五本书是:《字母表效应》《理解新媒介》《被误读的麦克卢汉》《心灵的延伸》和《什么是信息》。四个主题是:发明之母,媒介理论,语言演化链,心灵延伸论。

《字母表效应:拼音文字与西方文明》积二十年(1974-1995)之功,由他与麦克卢汉合作的论文《字母表乃发明之母》演绎而成,以此为基础,他又完成专著《字母表效应》(洛根,1986/2004)。下文将介绍该书的首要主题。

2010年,洛根出版了两本书。《物理学的诗歌和诗歌的物理学》由他几十年主讲的通识课讲稿整理而成。《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为纪念麦克卢汉百年诞辰而作,二合一,实际上是两本书:一是麦克卢汉研究,二是新媒介研究。三年后,《被误读的麦克卢汉:如何矫正》问世,把麦克卢汉研究推向新的高潮。

《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卷帙浩繁,共51章,分三部。第一部为作者的方法论,第二部重审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研究的26种媒介,旨在更新麦克卢汉思想,第三部专讲近三十种“新媒介”。本书闪亮的思想不胜枚举,要者有:麦克卢汉的方法论38条,新媒介的特征14条,5个传播时代,12种赋能技术,语言演化链的六种语言,原生口语、次生口语和数字口语的三分法,肯定麦克卢汉的“只探索不解释”的方法论。

《被误读的麦克卢汉》旨在澄清误读,批驳攻击,提供指南,捍卫麦克卢汉。该书富有胆略、思想闪光、矫正误解、精彩纷呈,生动传神地证明麦克卢汉的长青思想。

《心灵的延伸:语言、心灵和文化的滥觞》横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突显论,研究人类语言、心灵和文化,考察其起源和协同进化,探索人类的工具制造、用火、协同采猎和模仿式交流,推出心灵延伸模型,即人类认知模型:心灵=大脑+语言+文化,重申语言演化链(口语、文字、数学、科学、计算技术和互联网等六种语言)理论。《什么是信息:生物域、符号域、技术域和经济域里的组织繁衍》在大跨度的理工人文社科里穷究信息的本质、含义和功能,论及信息论、控制论、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里的新知成果;认为语言、文化、经济、 技术、科学、治理都可以被视为生物有机体,处在不断演化和组织繁衍的过程中;研究信息与生活四大领域(生物域、符号域、技术域和经济域)的密切关系和作用,完成多学科信息研究的综合。该书学科跨度大,在人文社科和理工学科各界产生了影响,在学科互渗、交叉和融合中给读者启示,比如:信息的本质是相对的,其意义有语境相关性和依赖性;信息不是物质,是先于物质的存在,是突显的;又比如,信息的词根是“inform”,其原初的定义是:给心灵赋形。

合作写书,自成一家

1974年的一天,麦克卢汉邀请洛根共进午餐。两人合作的第一篇文章《字母表乃发明之母》就是这次会话的产物。他们认为,字母表促成抽象、编码、分类、分析等基本技能,这是抽象科学和演绎逻辑之必需,因而提出一个假设:拼音字母表、成文法、一神教、抽象科学和演绎逻辑起初是西方特有的现象,它们促进并强化了彼此的发展势头。

经过几天切磋,两人意见一致,后经长期切磋,由洛根执笔完稿,投向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任主编的国际语义学杂志《等等》。《字母表》1977年刊出,波斯曼的评价是:那是麦克卢汉用左脑观点书写的最好的文章。

1978年,他们两人又合作撰写《图书馆的未来》,2016年,这本书终于在麦克卢汉去世三十余年后问世。

洛根和麦克卢汉均持泛媒介论,都是著名的人文学者,且思想无羁、神游学海、跨越学科。所不同者,麦克卢汉主要是在文科范围内跨越,而洛根则是在更大范围、更大跨度的文理科之间来往穿梭。他是继麦克卢汉而起的媒介环境学派的第二代主将,又是大跨度的跨学科奇才。

发明之母,珠玑之论

《字母表效应》是专题著作,以小窥大,论述西方文明的“发明之母”,断言拼音字母表是西方文明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是书既比较中西文化,用字母表的分析思维效应去回答李约瑟之问:为什么抽象的理论科学没有在中国兴起而是在西方壮大?为什么古代和中古时期科学技术先进的中国到近代落后了?同时又批判西方中心论,冷静、严谨、公允。

它亮点众多,撷取几条珠玑之论介绍如次:

1. 字母表乃发明之母。他认为字母表培育了以下的能力:分析,编码和解码,将声觉符号即语音转换为视觉符号,以演绎方式思维,给信息分类,在拼音化的过程中给语词排序。

2. 语言演化链。洛根拓展并超越近代语言学和当代语言学的狭义语言论,持泛语言观念,形成语言演化链的思想。他认为,语言乃“心灵之延伸”,口语、文字、数学、科学、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是人类语言演化链的六种语言。他创造性地构建了这六种语言的语义和句法,令人信服。他甚至猜想,谷歌是第七种语言,数据空间是第八种语言。

3. 口语文化的三分法。继承麦克卢汉的嫡传弟子沃尔特·翁(Walter Ong)创造的“原生口语文化”和“次生口语文化”的二分法,洛根又前进一步,将人类的口语一分为三:原生口语、次生口语和数字口语。

4. 告别西方中心主义。洛根比较东西方文化,持论公允,他(1977/2012:44)写道:

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的演化方向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不如欧洲文化;事实正好相反……中国文化创造了自己凯歌高奏的艺术、技术、哲学和宗教思想,任何其他文化都难以匹敌。

5. 回答李约瑟之问。他(1977/2012:47)分辨“非抽象的实用科学”和“抽象的理论科学”,讴歌中国的技术成就,同时指出中国理论科学和抽象科学之不足:“中国理论科学付之阙如,令人十分困惑,因为中国取得了高水平的技术进步。早在西方的科学技术进步以前,他们就取得重大的技术进步。”

6. 字母表文化是个人主义膨胀的重要原因。他(1977/2012:97-98)认为,字母表文化促进分割化,致使人与社会分离,使个人与社会和家庭分离。他列举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等哲人讴歌个人主义的言论,将其归因于西方以拼音字母表为源头的书面文化。

发展麦克卢汉,完成自己的媒介理论

洛根的媒介理论是一个包容而开放的体系,既是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全面继承,又是广采博取的百衲衣,是媒介环境学派泛媒介论的最佳典范。

麦克卢汉难读,需要诠释;耐读,需要反复琢磨。麦克卢汉的著作常读常新。

1998年,在数字时代萌动之际,莱文森推出《数字麦克卢汉》一书,全面肯定、深入解读麦克卢汉,分14个专题研究其思想。这本奇书犹如魔杖,召唤陨落多年的麦克卢汉彗星,使之重放光芒。莱文森实现了麦克卢汉研究的第一次飞跃。

1999年,新千年到来之际,麦克卢汉的传记作者和批评家特伦斯·戈登(Terrence Gordon)编辑《理解媒介》增订评注本,完成了麦克卢汉研究的第二次飞跃。他为《理解媒介》编制了人名索引、主题索引、关键词,加了注释,借以“规范”麦克卢汉;写了序跋和导读,加了附录,借以深挖麦克卢汉思想。这个评注本成为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最详尽、最权威的解读。

《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实际上是两本书:一本诠释麦克卢汉,逐一对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26种媒介注入新解;一本是介绍洛根自己的新媒介论。

在《理解新媒介》里,洛根破解麦克卢汉“我不解释,我只探索”的密码,充分肯定麦克卢汉异乎寻常的方法论,为此专辟第一部“方法论”用80余页的篇幅进行论述,竟然梳理出38条方法论。然而,作者意犹未尽,又用附录“他的狷狂中寓有方法”再次予以重申。这38种方法论是:媒介与技术是等价词;技术是人体的延伸,媒介是心灵(psyche)的延伸;媒介是活生生的力的漩涡;媒介创造新的社会模式并重构人的感知;“媒介即是讯息”;任何新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旧媒介;杂交系统;媒介的阈下效应;媒介的反直觉效应;逆转:人成为技术的延伸;社会仿效其技术;地球村;后视镜;历史是媒介研究的实验室;三个传播时代;断裂边界;声觉空间对视觉空间;文字、拼音字母表和印刷机;书面文化时代的分割化;电速条件下出现的新信息模式;集中化对非集中化;整合与多学科研究对专门化;硬件对软件和信息;冷与热/光照射对光透射;作为防止媒介余波效应的媒介研究;理解新媒介的利弊;不做道德判断;客观性的迷思;口语传统与探索;作为雷达与早期预警系统的艺术;过时的技术成为艺术形式;多学科研究;“媒介分析”对“内容分析”;界面和模式研究而不是“观点”研究;外形-背景关系;因果关系的逆转;使用者是媒介的内容;一种反学院式研究的偏向;媒介定律。由此看来,洛根这位狂狷的物理学家也宽容麦克卢汉非理性的治学方法,给出了非常宽容的“方法论”概念。

与此同时,洛根又完成了自己的创新:新媒介的特征14种,语言演化链的6种语言,5个传播时代,口语文化的三阶段(原生口语、次生口语和数字口语),媒介内容的四分法(物质域,心灵域,媒介域和符号域),赋能技术12种。

洛根的媒介理论内容丰瞻、亮点众多,有几种需要略微展开介绍:

1. 新媒介的14种特征是:双向传播,“新媒介”使信息容易获取和传播,“新媒介”有利于继续学习,组合与整合,社群的创建,便携性,媒介融合,互操作性,内容的聚合,多样性、选择性与长尾现象,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再整合,社会的集体行为与赛博空间里的合作,再混合文化,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变。

2. 重申人类语言演化链。自1986年首次在《字母表效应》里提出语言演化链的6种符号语言以来,在所有的后续著作里,他不断阐述并扩充这一思想。

3. 提及人类的13种赋能技术:电子技术,鼠标与图形用户界面,触觉技术与嗅觉技术,超链接,超文本与超媒介,调制解调器与非对称式数字用户线路,光纤通信卫星,无线保真,蓝牙与火线,开放源码技术与维基,维基与维基百科,普适计算,简易信息聚合。

该书的“新媒介”研究几乎详尽无遗。但洛根深知,即使这个“详尽无遗”的研究系统也已经“过时”,没有谁能赶得上日新月异的“新媒介”革命。

捍卫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百年诞辰前后,洛根举空前之力,重新通读麦克卢汉的全部著作,推出《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该书既重审宣扬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又张扬洛根的新媒介理论。借此,他肯定了麦克卢汉对互联网的价值。接着,他又完成《被误读的麦克卢汉:如何矫正》,借此正本清源、全盘肯定麦克卢汉的超卓思想,廓清迷雾,矫正误解,开疆拓土;全面梳理麦克卢汉的思想,总结出三大特色、四大突破和五大视角,重建了麦克卢汉的认知体系。如果只需读一本书就能清晰地了解麦克卢汉,本书是当然之选。他竖起麦克卢汉研究的又一个路标。这两本书是姐妹篇,合成麦克卢汉研究的第三次飞跃。

《被误读的麦克卢汉》坚定捍卫麦克卢汉的思想,批驳一切不实责难,精耕细作,把作者和麦克卢汉的思想融为一炉,始终贯穿三条线,色彩明丽:麦克卢汉评传、洛根自传、对批评者误读的矫正。

在该书的“作者前言”里,洛根指明麦克卢汉学问的三大特色:麦克卢汉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哈罗德·伊尼斯的影响,他对科学及其方法的强烈兴趣,尤其是对电场、量子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和生态学的兴趣。他又在此宣示《被误读的麦克卢汉》的四大目标:澄清对麦克卢汉著作的误读和误解;确认麦克卢汉的重要概念和思想渊源;为读者提供指南,普及麦克卢汉的思想,使之更容易通达公众和学界;指明麦克卢汉的思想溯源,即麦氏所受的影响(洛根,2013/2012:8)。

洛根对麦克卢汉的梳理和阐释,极为细致,限于篇幅,我们只能略举数端。麦克卢汉短小的警语预示今天的推特:“由于他倡导警语,他为推特的创意做了铺垫,预示这样一种想法:我们只有时间应对简明扼要的表达形式。”(洛根,2013/2012:56)

他颠倒因果的研究方法预示了复杂理论的到来。如他所言,“我从结果着手,追溯原因。”(洛根,2013/2012:69)

他从科学获得灵感,“使用场、空间和共鸣之类的科学术语来生成暗喻,略加变通,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去描绘他观察的媒介现象。”(洛根,2013/2012:71)“麦克卢汉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的,在某种意义上,他可以被视为科学家,至少可以说,他坚持了科学探索的原理。”(洛根,2013/2012:81)

语言演化链

自1986年的《字母表效应》起,洛根语言演化链的思想贯彻始终。

我提出两个命题:(1)一切言语形式都拥有推进人类思想的两个维度,传播功能和信息功能。(2)口语、文字、数学、科学、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构成一根语言演化的链条。(洛根,1977/2012:79)

既然已确认口语、文字、数学、科学、计算技术和互联网可以被视为独特的语言形式,我们就能问,它们为何构成一条演化链呢?我认为,当先行语言的信息功能难以对付新水平的复杂现象时,一种新语言就应运而生,以应对某种形式的信息超载或混乱。当新的信息处理需求出现,而先行的语言又不能有效地予以应对时,一种新语言就从其先行者演绎而来......每一种新语言最终都导致信息爆炸,引起一套新的挑战,并且为下一层级的发展搭建舞台,为一种新语言形式的出现准备条件。(洛根,1977/2012:182-183)

心灵的延伸,大一统理论

在《心灵的延伸》里,洛根提出一个研究身心问题的模型,即心灵延伸模型,也就是他所谓的人类认知的大一统理论。

第三章提出心灵延伸模型,并演绎出语言和心灵的三个公式:(1)语言=交流+信息;(2)心灵=大脑+语言;(3)心灵=大脑+语言+文化(扩充版的人类认知的大一统模型)。三个公式可以做这样的解读:

语言=交流+信息:语言的两个重要功能是交流功能和信息功能。心灵=大脑+语言:语言和心灵是人脑的延伸,心灵是人脑的口语延伸。心灵=大脑+语言+文化:语言、心灵和文化是人脑的延伸。接着的第四章雄心勃勃,提出关于思想和文化的大一统理论。要点有:(1)把前语言、原始语、六种语言的演化链和文化统一起来,构建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大一统模型,(2)重申简明版的心灵模型:心灵=大脑+语言,(3)语言的发生代表着三种分叉:从感知到概念的分叉,从大脑到心灵的分叉,从远古智人到现代智人的分叉,(4)心灵=大脑+语言+文化的扩充版模型就是人类认知的大一统模型,它显示,语言、思想和文化的演化是一个动态系统,需要全盘研究,需要用动态系统方法论去整合,还需要调动若干学科的思想和工具。

学苑奇人惊天下

洛根的《心灵的延伸》和《什么是信息?》相隔七年,却血脉相通,魂魄相连,两者都是跨学科的奇书。《什么是信息?》仿照薛定谔的经典《什么是生命?》,心比天高,可以被视为洛根学问的巅峰,它综合各学科、各大家的“信息”论述,视语言、心灵、文化为生物有机体和信息系统,借用复杂理论、突显论、混沌理论、耗散结构、进化论、新二元论等思想,论述语言、心灵、文化的自催化、自适应、自建构、自复制的组织繁衍,迭有惊世之言。

希望洛根五本书的中译本有助于推进我们的媒介理论研究、媒介环境学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甚至文理科的大跨度研究。

本文系简写版,参考文献从略,原文刊载于《国际新闻界》2018年第9期。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