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终访谈:有没有在某个瞬间,你想放弃学术?
2020-01-17 09:19:49
  • 0
  • 0
  • 0

来源:量化研究方法 

以下文章来源于林墨 ,作者让科学家更懂自己

在2019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林墨采访了16位奋斗在科研一线的青年学者,包括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采访的问题是:有没有在某个瞬间,你想放弃学术?他们的回复各不相同,即便是处在崩溃的边缘,他们放弃的念头也只是在某个瞬间闪过,他们从未真正放弃学术。

『坚持』从来不是一个褒义词,需要坚持的爱情不是美好的爱情,需要坚持的学术也很难取得瞩目的成就。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璀璨的星空,只不过它对每个人的意义不同。有人视其为终极目标,只要奋斗便可触及;有人视其为遥不可及的梦,但疲惫或受伤的时候,只要抬头,就足以找到慰籍。照亮每个人前程的是那片璀璨的星空,让每个人即便负重也依然前行的,也是那片璀璨的星空,从来不是『坚持』二字。

愿2020年我们每个人与学术理想之间不需要『坚持』二字!

01

985大学助理教授

问:有没有在某个瞬间,你想放弃学术?

答:没有。

问:那学术之路上有没有受过挫折?

答:没有。

问:有过困惑吗?

答:有。最大困惑是为什么要搞科研、做学术,它的价值在哪里?做科研是一项工作还是一项事业?如果只是一项工作,它跟其他工作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去选择其他收入更高的工作?如果它能够成为毕生努力的事业,又该如何去从事并实现相应的价值?这一问题的选择是人生道路选择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后来,我发现搞科研、做学术既是可以安身的工作,又是可以立命的事业。想清楚之后就希望可以择善固执,一以贯之了。

02

985大学讲师

问:有没有在某个瞬间,你想放弃学术?

答:太多了…

问:比如说…

答:申请青基被拒的时候,论文被拒的时候,看到身边的同龄人彷佛“一帆风顺”的时候…其中第一次青基申请被拒时持续怀疑的时间长,程度大概也最深,一方面由于青基几乎关于青椒考核的生存问题,另外一方面被评审的否定性意见让自己怀疑是否真的具备足够专业的能力独立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还好、幸好第二次的通过让这样的怀疑得到释怀…不忘初心这话虽然有些老套,但怀疑的时候想想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条路,以及来自朋友同事前辈的鼓励交流、做些让自己放松的事情对于我自己还挺管用的。

03

211大学副教授

问:有没有在某个瞬间,你想放弃学术?

答:当学术违背初心时,想放弃学术。

问:做学术的初心是什么?

答:无非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开展一些自认为有意义的研究工作,然后在其中享受自由探索的乐趣。然而,事实是,外在因素常常会诱导甚至逼迫自己改变研究工作的目的。或许是为了照顾学生的毕业压力,指导他们开展了一些意义不那么大的重复性研究工作;或许是为了应付考核,急着将一些并不成熟的研究发表出来;也或许是为了融入学院学校,接手了一些并不擅长的短期研究任务。可能有一天,当这些事发生多了,初心不再,我会萌生放弃学术的念头。

问:……

04

985大学副教授

问:有没有在某个瞬间,你想放弃学术?

答:我的确在一段时间想要放弃学术研究研究,那是在我博士的最后一年。我在博士第三年基本写完了博士毕业论文,论文由三个实证研究构成,我在博士第三年和第四年开始尝试投本领域的专业期刊。按照博士老板的要求,主要投稿到Q1区域的顶级期刊。但是经过一轮审稿之后,审稿人的反馈并不好。为此我感觉内心很焦灼,对自己和自己的研究产生了挺多怀疑。事实上,这也和我一直以来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偏见”有关:受到物理学的影响和计算社会科学、网络科学、社会物理学的一些研究范式的影响,我一直期待自己可以沿着这个方向往前走;然而自己受到的博士训练和投稿的方向,则是缓慢变革的传播学领域。回想起来,我自己在论文写作、期刊选择、面对挫折的耐受力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雪上加霜的是老板那两年的项目经费不足,而我的同期还有另外两个博士,因此我第四年的钱也很窘迫。现实条件也不允许我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象牙塔之中了。直接的结果是我开始尝试走另外一条道路--到互联网公司实习。到互联网公司实习那时候基本已经成为实验室的博士们的必选,只不过我是因为要求生存才去。我博士第四年的下半年时间基本都在腾讯度过。半年后,我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也拿到了腾讯的offer。

问:为什么没有放弃学术?

答:外因是老板劝我回到学术界,还有家庭原因;内因是初心。

05

985大学副教授

问:有没有在某个瞬间,你想放弃学术?

答:其实直到现在,我也偶尔会有这种念头。不仅是因为学术经历给我带来的反馈,这种念头还与不安全感或者危机感有关,在这样的年纪,它与我们生命历程中的很多重要节点连接在一起,在无数个瞬间反复出现。就在它来临的一刻,我开始迷茫,开始自我怀疑,怀疑自己曾经的选择、自己的能力、纠结挣扎于是否要继续尝试,这种内心活动的持续却不像它的来临那样仅仅只是一瞬间。我想对于每个人,不论选择继续或者放弃都是困难的,因为决定付出行动的那一刻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勇气面对自己的弱点和行动的未知后果,不论是好是坏。差别在于,继续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基于以往的经验的尝试,这种尝试会让我越来越清楚,我是否能够做到,是否真的应该放弃;而放弃,常常只是短暂的逃避,它不能让我真正脱离那种往复的内心活动,因为我只是选择把宾语“学术”转移了。有时候我想我要的只是那一点点的坚持。

06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问:有没有在某个瞬间,你想放弃学术?

答:当然有。

问:什么时候?

答:每次收到拒稿信的时候,都要鼓起好大的勇气才敢去看审稿意见。尤其有了学生之后,如何跟学生解释审稿意见真是令人头疼:

要是审稿意见说“文章表述不清,建议修改后重投”,还能理直气壮地把学生叫过来谈谈文笔和逻辑的重要性;

要是被说是“方法的科学性欠缺”,就该琢磨是不是给学生选的数据案例或研究方法不对,让学生白白浪费了时间;

如果要是被以“创新性不足,内容毫无新意”的理由直接毙掉,在羞愧之余,一定要告诉学生是审稿人见识短浅,死都不能承认是因为自己的选题失败。

哎,身处这么毒舌的学术圈,我太南了~

从2009年发表第一篇论文算起,“出道”整整十年。十年里,论文写了改,改了写,投了被拒,拒了再投,顽强得就像非洲塞伦盖蒂大草原上一头已经饿得面黄肌瘦但仍然斗志昂扬四处出击的雄狮。

07

985大学副教授

问:有没有在某个瞬间,你想放弃学术?

答:一个人离开妻儿和朋友远赴他国异乡求学,面对潮湿多雨的天气和阴冷漆黑的街道,手头上的研究进展远不如预期,同龄人已经在项目与论文上频频取得突破,加上莫名的误解和慌乱的琐事,那时候真的有点泄气,几度整夜整夜的失眠,甚至怀疑自己为什么要执着于一条注定孤独的路。

问:听上去特别焦虑,怎么调整自己?

答:说服自己学会专注自己的研究并享受其中,学会欣赏同行的研究而不是羡慕与焦虑,学会聆听自己的独白,学会寻找迷失的初心。

08

985大学副教授

问:有没有在某个瞬间,你想放弃学术?

答:...

问:这难道不是一个超赞的问题吗?

答:...你这个访谈有稿费吗?

问:...没有。

答:那等等,我从网上抄一段给你

问:...

答:我手上有5篇 paper 要改,还有一堆审稿任务,真的没时间。对了,你怎么有时间搞这个访谈?

问: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思考我们到底在往哪里走。

答:哦,我思考了一下,我没时间放弃学术。

09

985大学教授

问:有没有在某个瞬间,你想放弃学术?

答:有。

问:比如说?

答:当年博士论文接近尾声,论文修改进入痛苦的攻坚期,同时面临未来工作的抉择和社会的诱惑,曾想过要放弃学术。工作后,经历了教学科研工作者和行政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在艰难的工作压力下,也曾想过要放弃学术。

问:你都没有放弃。

答:对。在痛苦、焦虑、迷茫甚至绝望后,自己更加坚定了保持一颗纯粹的探索未知之心和一颗纯粹的追求真理之心。科研的道路是艰难的,失败的次数大于成功的次数,科研的成功往往就在你将要放弃的那一瞬间。

10

985大学教授

问:有没有在某个瞬间,你想放弃学术?

答:想半天,真没哪个瞬间想过放弃呀,最多只是感到无奈。

问:遇到挫折和失望的时候怎么面对呢,比如会有不公平,会有学术造假频繁发生……

答:那我应该更努力,来改变这些不好的现状。

问:……

答:跟我这样的正能量满满的是不是没办法聊天?

问:是。

11

985大学教授

问:有没有在某个瞬间,你想放弃学术?

答:放弃学术,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学术虐我千百遍,我待它如初恋。

问:有没有特别难的时候?

答:我读博士的时候,很多同学在本科或硕士毕业的时候已经选择了一份高薪行业,早早开始步入中产生活,而我靠每个月750块钱的博士生津贴艰难度日,生活的拮据没有让我放弃学术。我第一次投稿的英文论文,收到的评审意见极尽奚落,让我难受了好久,论文发表的艰难也没有使我放弃学术。原因只有一个,对于热爱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让我放弃它。从事学术,让我在无穷无尽的科学探索中体会知识发现的快乐。

12

985大学教授

问:有没有在某个瞬间,你想放弃学术?

答:有。

问:比如说?

答:刚博士毕业做第一站博士后时,一度对自己的能力、动机、自己从事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怀疑,甚至想过去企业。一方面是一只脚刚踏进学术圈,发现学术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纯粹,职称、资源、人脉等等,太多不周遭的东西裹挟了学术研究。作为一穷二白的青椒,在各种考核评价机制面前,先得活下来,重压之下,学术变成了“营生”而不是“志业”。另一方面,对自己从事的社科研究的价值也产生了怀疑,每每与搞化学生物材料的同事一比较,各种不自信就油然而生。总认为我的研究不够硬,就算发了ssci或者c刊核心,对科学和社会又有什么贡献?正在茫然踌躇之际,博士毕业找工作曾经面试的外企给我发来一个offer,工作地点在德国慕尼黑,薪资诱人,岗位是我喜欢和擅长的。几番纠结,我还是选择了就在高校。

问:后悔过吗?

答:今天看来,这个选择是对的,我越来越热爱我的专业,越来越觉得我的研究有价值,至于转变是怎么发生的,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13

211大学教授

问:有没有在某个瞬间,你想放弃学术?

答:谈及放弃,无非是此道荆棘泥泞,同时又可窥见他途的繁花似锦。坦率地说,时至今日,我依然没有完全想明白学术这条路于我而言究竟合适与否。一方面,扪心自问,我并没有被学术的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生活仍然自成其色彩;另一方面,性格使然,我对于事物的执念较浅,所以学术上的精进也始终较为缓慢。同时,随着年岁渐长,转换成本是每个成年人在事关选择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记得有前辈和我说过,当你觉得当下的生活还没有“那么糟”的话,它可能已经是“非常好”了。 至于说到某个瞬间想要放弃学术,自然是有的,而且这种瞬间还不算少。譬如,朋友聚会时总不免会提到一些绕不开的“名利”话题、deadline之前的“痛不欲生”、有时候被优秀的同行在能力上的“碾压”等,都可能会间或性地纠结那么一会儿。值得庆幸的是,自己是一个擅长自我心理建设的人,所以这些瞬间虽然会“冒泡”但影响并不大。如果把学术比作一个江湖,我想其最好的一点在于,尽管很难做到叱诧风云,但是只要还算努力,偏安一隅也可以自得其乐。

14

211大学教授

问:有没有在某个瞬间,你想放弃学术?

答:记不太清了,应该没有。最初做学术是源自兴趣,既然选择就要坚守初心。现在做学术是忠于工作,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不管做的好或坏都要继续。这世上没有人会轻易成功,虽然我现在离成功还很远,但放弃学术就是放弃自己,不放弃才有机会把它做得更好。

问:遇到挫折的时候怎么想呢?

答:平和的心态是应对挫折的良药,把挫折当作学术道路的上的常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遇到挫折而崩溃。但也要尊重自己的感受,不强求自己一直保持激进的状态,累了就休息,同时思考如何应对挫折,是按照原来的方向继续走,还是另辟蹊径。学术就是一场马拉松,无论路途中遇到的是成就还是挫折,享受路途中遇到的一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15

985大学教授

问:有没有在某个瞬间,你想放弃学术?

答:以前当我向企业老总或政府合作机构沾沾自喜地介绍自己SSCI文章的被引量以及里面涉及的理论知识而对方淡淡的回应“这些对我都没有用”的时候,会让我有种放弃学术的冲动。

问:后来呢?

答:冲动情绪过后,让我反思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做学术?我们的学术成果能用在什么地方、能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起到哪些实实在在的作用?随着经验的积累,才慢慢发现,不是学术的理论知识没有用,而是自己当时的“功力”不够深,无法真正把理论与实践融合起来解决现实中的卡脖子问题而已。

16

985大学教授

问:有没有在某个瞬间,你想放弃学术?

答:从来没有过放弃学术的瞬间。但是,有过先创业赚钱再做研究的念头。第一,有些东西希望早点让它发挥作用。第二,想做比较大的复杂的东西的时候,有钱有人就可以做得更好。不过,自己最擅长的就是思考(逻辑的,计算的,编程的;逻辑性的,穿透性的,颠覆性的),也有实在太多放不下的问题需要去思考,所以,这个念头也就是一闪而过的念头。

问:学术过程的快乐来自哪里?

答:思考问题,被问题困住,突破,继续被困住,这个过程中的快乐,是任何其他快乐不能比的。如果思考的结果还能顺便发挥点作用,改变一下世界,那就更美好,更快乐了。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